互联网IDC圈5月19日报道,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复杂化,人工智能(AI)已经悄然走进医疗领域。如微软、谷歌、Facebook、IBM等科技巨头都竞相布局人工智能,除了表面上的营销噱头外,更是将其作为业务竞争力及转型之需。而对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业界说法还尚未统一。
临邑ssl适用于网站、小程序/APP、API接口等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应用场景,ssl证书未来市场广阔!成为成都创新互联的ssl证书销售渠道,可以享受市场价格4-6折优惠!如果有意向欢迎电话联系或者加微信:028-86922220(备注:SSL证书合作)期待与您的合作!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高科技企业将这些认知计算和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用于医疗影像领域,并出现了“机器人医生”,其中以IBM的“沃森医生”最有代表性。另外,在国内医疗信息化和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市场空间正在不断增长。专家表示,智能医疗还处于发展阶段,今后还要根据相关技术完善程度及业内人士的接纳情况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爆发。
人工智能进入医疗领域
物联网时代,智能医疗已经成为各大公司努力的对象。IBM近期宣布,与英国奥尔赫儿童医院达成为期三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其将利用沃森超级计算机来分析和改进患者的医疗护理水平,而患者的反馈有助于沃森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在医院的治疗过程。比如患者希望自己的病房是什么样子的,对看病手续、全身麻醉及手术等有什么疑问等,计算机可以学会预测和对病人及家属的问题作出回应,甚至在他们到达医院之前就提供这些服务。
另外,英国媒体最近也曝光了谷歌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动作: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信托机构达成协议,允许DeepMind访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旗下三家医院、大约160万病人的医疗记录。这并非谷歌首次进军医疗健康领域。早在今年2月,就有消息披露DeepMind将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达成合作,推出两个手机应用协助医护人员问诊。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对人工智能医疗进行尝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刘烈宏今年两会期间谈到,他们和IBM合作推出了一款医疗机器人:“它基于大量的数据,对过去已经发生的那些疑难杂症进行诊断,能够实现通过这种大数据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病症、病因、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一个可能的诊断方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网络上活跃度非常高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指出,人工智能对于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改善帮助很大。
人工智能能否承载更多健康元素?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不断渗入医疗、健康行业,移动医疗日渐兴起并将重构医疗健康产业链和服务模式。但目前,业界对于人工智能进军医疗产业的评论并非都是看好,大多数的担忧集中在两方面:
第一,获取大量数据的行为安全吗?以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为例,尽管DeepMind处处强调,合作是针对肾衰竭这个病症,但有人担心这个开放的数据库能够让DeepMind去挖掘更多的东西。此外,英国民众早就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的数据安全怀有隐忧,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最初推出的一项“care data”方案的上线就困难重重。而在2014年,英国政府也曾迫于民意压力,叫停了一项建立英国统一医疗数据库的建议。
另外,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提供的数据,堪称这种“深度学习”的金矿。但问题是,在这个数据宝库里,与医院有关的所有日常活动,包括病人曾经去过哪里、什么时候有哪些访客、乃至放射记录等,通通一览无遗;除了实时的数据,DeepMind也能获取急诊室、重症护理、事故等历史记录。于莺表示,个人隐私一向是用户和行业头疼的问题,因此商业机构在进入到医疗健康领域,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必须要有明确清晰的授权。
第二,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安不安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重新把一个问题带回我们的视野:如果程序能够自我修正并往前推进,是不是就很快能够超越人类智能,甚至带来人类的末日?
此前包括霍金、比尔盖茨也都在各种公开场合发出声音,让大家警惕人工智能的发展。霍金更是警告:人类正面临来自智能技术的威胁,随着技术体自身开始学会自我思考,并学会适应环境,人类将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医疗智能化发展壮大任重道远
在医疗健康领域,据《世界卫生报告》统计,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2%,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00位之后。医患关系的紧张加上最近医改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医疗环境更需要多渠道、智能化、专业化的服务平台。目前看来,人工智能在今后将会成为改善这一系列情况的“好帮手”。
对于医生来说,大脑的记忆容量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医生都不可能读完和理解最新的几万份有关研究论文,更不可能记住人类可能患上的上万种疾病。但是人工智能不同,“机器人医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不间断地从大量的医学工具书、医学杂志、临床诊断手册、医疗电子记录、百科全书、词典、图书、新闻甚至电影剧本中提到的电子病历进行机器学习,几乎可以及时存储所有最新的的医学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医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认知分析技术,凭借从各种渠道搜集的海量数据,迅速给出“意见”,指导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并且不会因为人的情绪导致缺诊或误诊,同时患者能够更快速地获得医疗服务,而医疗机构也可节省成本。
据IBM提供的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IBM的“沃森医生”已经在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上岗,已经被誉为“未来最好的癌症专家”和“医神”。
不过,专家指出,移动医疗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但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移动医疗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移动医疗要往智慧医疗方面发展,首先要考虑医院、医生的接受度,以及社会、病患的认可程度。另外,技术保障也是关键一环,目前的移动设备面临网络信号不均匀,条码识别率不高,待机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移动医疗规范化、标准化也是今后另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