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HashMap的用法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java中HashMap的用法”,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java中HashMap的用法问题上存在疑惑,小编查阅了各式资料,整理出简单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解答”java中HashMap的用法”的疑惑有所帮助!接下来,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创新互联公司主营宁阳网站建设的网络公司,主营网站建设方案,成都App制作,宁阳h5微信小程序搭建,宁阳网站营销推广欢迎宁阳等地区企业咨询

java中HashMap的用法

1、HashMap的数据结构以及如何存储数据?

HashMap的几个重要参数:
transient int size:表示当前HashMap包含的键值对数量
transient int modCount:表示当前HashMap修改次数
int threshold:表示当前HashMap能够承受的最多的键值对数量,一旦超过这个数量HashMap就会进行扩容
final float loadFactor:负载因子,用于扩容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默认的table初始容量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默认的负载因子
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而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在数据结构中,一般称之为“链表散列“),请看下图(横排表示数组,纵排表示数组元素【实际上是一个链表】)。 

java中HashMap的用法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hashmap就是一个数组结构,当新建一个hashmap的时候,就会初始化一个数组。我们来看看java代码:

/** 
     * The table, resized as necessary. Length MUST Always be a power of two. 
     *  FIXME 这里需要注意这句话,至于原因后面会讲到 
     */  
    transient Entry[] table;  






static class Entry implements Map.Entry {  
        final K key;  
        V value;  
        final int hash;  
        Entry next;  
..........  
}

上面的Entry就是数组中的元素,它持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这就构成了链表。 
     当我们往hashmap中put元素的时候,先根据key的hash值得到这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即下标),然后就可以把这个元素放到对应的位置中了。如果这个元素所在的位子上已经存放有其他元素了,那么在同一个位子上的元素将以链表的形式存放,新加入的放在链头,最先加入的放在链尾。从hashmap中get元素时,首先计算key的hashcode,找到数组中对应位置的某一元素,然后通过key的equals方法在对应位置的链表中找到需要的元素。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每个位置上的链表只有一个元素,那么hashmap的get效率将是最高的

hash算法 
我们可以看到在hashmap中要找到某个元素,需要根据key的hash值来求得对应数组中的位置。如何计算这个位置就是hash算法。前面说过hashmap的数据结构是数组和链表的结合,所以我们当然希望这个hashmap里面的元素位置尽量的分布均匀些,尽量使得每个位置上的元素数量只有一个,那么当我们用hash算法求得这个位置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知道对应位置的元素就是我们要的,而不用再去遍历链表。 
所以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hashcode对数组长度取模运算,这样一来,元素的分布相对来说是比较均匀的。
    确定hash数组的索引位置

方法一: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jdk1.8 & jdk1.7
     int h;
     // h = key.hashCode() 为第一步 取hashCode值
     // h ^ (h >>> 16)  为第二步 高位参与运算
     //可以在数组table的length比较小的时候,也能保证考虑到高低Bit都参与到Hash的计算中,同时不会有太大的开销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方法二: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jdk1.7的源码,jdk1.8没有这个方法,但是实现原理一样的
     return h & (length-1);  //第三步 取模运算 速度更快
}

这里的Hash算法本质上就是三步:取key的hashCode值、高位运算、取模运算

hashmap的数组初始化大小都是2的次方大小时,hashmap的效率最高。
看下图,左边两组是数组长度为16(2的4次方),右边两组是数组长度为15。两组的hashcode均为8和9,但是很明显,当它们和1110“与”的时候,产生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们会定位到数组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去,这就产生了碰撞,8和9会被放到同一个链表上,那么查询的时候就需要遍历这个链表,得到8或者9,这样就降低了查询的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数组长度为15的时候,hashcode的值会与14(1110)进行“与”,那么最后一位永远是0,而0001,0011,0101,1001,1011,0111,1101这几个位置永远都不能存放元素了,空间浪费相当大,更糟的是这种情况中,数组可以使用的位置比数组长度小了很多,这意味着进一步增加了碰撞的几率,减慢了查询的效率! 

 java中HashMap的用法
所以说,当数组长度为2的n次幂的时候,不同的key算得得index相同的几率较小,那么数据在数组上分布就比较均匀,也就是说碰撞的几率小,相对的,查询的时候就不用遍历某个位置上的链表,这样查询效率也就较高了。 

hashmap中默认的数组大小是16
因为16是2的整数次幂的原因,在小数据量的情况下16比15和20更能减少key之间的碰撞,而加快查询的效率。 
所以,在存储大容量数据的时候,最好预先指定hashmap的size为2的整数次幂次方。就算不指定的话,也会以大于且最接近指定值大小的2次幂来初始化的,代码如下(HashMap的构造方法中):

// Find a power of 2 >= initialCapacity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2、扩容机制,如何扩容,1.7扩容时出现环型链表了解吗?1.8怎么扩容的?几倍扩容?默认容量多少?

扩容机制
当hashmap中的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碰撞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hashmap的数组进行扩容

什么时候扩容?
1、 存放新值的时候当前已有元素的个数必须大于等于阈值:
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loadFactor时,就会进行数组扩容,loadFactor的默认值为0.75(JDK中的解释就是尽量减少rehash的次数,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了一个很好的折中。同时,如果这个值设置的比较大的话,桶中的键值碰撞的几率就会大大上升),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
2、 存放新值的时候当前存放数据发生hash碰撞

resize
在hashmap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resize

如何扩容?
resize()方法

 * @param newCapacity the new capacity, MUST be a power of two; 
     *        must be greater than current capacity unless current 
     *        capacity is MAXIMUM_CAPACITY (in which case value 
     *        is irrelevant).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boolean oldAltHashing = useAltHashing;
        useAltHashing |= sun.misc.VM.isBooted() &&
                (newCapacity >= Holder.ALTERNATIVE_HASHING_THRESHOLD);
        boolean rehash = oldAltHashing ^ useAltHashing;
        transfer(newTable, rehash);  //transfer函数的调用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int)Math.min(new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

//其实就是新建一个 newCapacity大小的数组,然后调用transfer()方法将元素复制进去。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for (Entry e : table) { //这里才是问题出现的关键..
            while(null != e) {
                Entry next = e.next;  //寻找到下一个节点..
                if (rehash) {
                    e.hash = null == e.key ? 0 : hash(e.key);
                }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重新获取hashcode
                e.next = newTable[i];  
                newTable[i] = e;
                e = next;
            }
        }

总得来说,就是拷贝旧的数据元素,从新新建一个更大容量的空间,然后进行数据复制

关于环形链表的形成,则主要在这扩容的过程。当多个线程同时对这个HashMap进行put操作,而察觉到内存容量不够,需要进行扩容时,多个线程会同时执行resize操作,而这就出现问题了,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在HashMap扩容时,会改变链表中的元素的顺序,将元素从链表头部插入(避免尾部遍历)。
而环形链表就在这一时刻发生,以下模拟2个线程同时扩容。假设,当前hashmap的空间为2(临界值为1),hashcode分别为0和1,在散列地址0处有元素A和B,这时候要添加元素C,C经过hash运算,得到散列地址为1,这时候由于超过了临界值,空间不够,需要调用resize方法进行扩容,那么在多线程条件下,会出现条件竞争,模拟过程如下:
线程一:读取到当前的hashmap情况,在准备扩容时,线程二介入
java中HashMap的用法
这个过程为,先将A复制到新的hash表中,然后接着复制B到链头(A的前边:B.next=A),本来B.next=null,到此也就结束了(跟线程二一样的过程),但是,由于线程二扩容的原因,将B.next=A,所以,这里继续复制A,让A.next=B,由此,环形链表出现:B.next=A; A.next=B

1.7、1.8的区别

1.8主要优化减少了Hash冲突 ,提高哈希表的存、取效率。

  • 底层数据结构不一样,1.7是数组+链表,1.8则是数组+链表+红黑树结构(当链表长度大于8,转为红黑树)。

  • JDK1.8中resize()方法在表为空时,创建表;在表不为空时,扩容;而JDK1.7中resize()方法负责扩容,inflateTable()负责创建表。

  •  1.8中没有区分键为null的情况,而1.7版本中对于键为null的情况调用putForNullKey()方法。但是两个版本中如果键为null,那么调用hash()方法得到的都将是0,所以键为null的元素都始终位于哈希表table[0]中。

  • 当1.8中的桶中元素处于链表的情况,遍历的同时最后如果没有匹配的,直接将节点添加到链表尾部;而1.7在遍历的同时没有添加数据,而是另外调用了addEntry()方法,将节点添加到链表头部。

  • 1.7中新增节点采用头插法,1.8中新增节点采用尾插法。这也是为什么1.8不容易出现环型链表的原因。

  • 1.7中是通过更改hashSeed值修改节点的hash值从而达到rehash时的链表分散,而1.8中键的hash值不会改变,rehash时根据(hash&oldCap)==0将链表分散。

  •  1.8rehash时保证原链表的顺序,而1.7中rehash时有可能改变链表的顺序(头插法导致)。

  • 在扩容的时候:1.7在插入数据之前扩容,而1.8插入数据成功之后扩容。

3、Hash冲突

为什么产生Hash冲突?
由于哈希算法被计算的数据是无限的,而计算后的结果范围有限,因此总会存在不同的数据经过计算后得到的值相同,这就是哈希冲突。(两个不同的数据计算后的结果一样)

如何解决?

  • 开放定址法
    从发生冲突的那个单元起,按照一定的次序,从哈希表中找到一个空闲的单元,然后把发生冲突的元素存入到该单元的一种方法。
    开放定址法需要的表长度要大于等于所需要存放的元素
    在开放定址法中解决冲突的方法有:
    a. 线行探查法
    线行探查法是开放定址法中最简单的冲突处理方法,它从发生冲突的单元起,依次判断下一个单元是否为空,当达到最后一个单元时,再从表首依次判断。直到碰到空闲的单元或者探查完全部单元为止。
    b. 平方探查法
    平方探查法即是发生冲突时,用发生冲突的单元d[i], 加上 1²、 2²等。即d[i] + 1²,d[i] + 2², d[i] + 3²…直到找到空闲单元。

    在实际操作中,平方探查法不能探查到全部剩余的单元。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能探查到一半单元也就可以了。若探查到一半单元仍找不到一个空闲单元,表明此散列表太满,应该重新建立。

    c. 双散列探查法
    这种方法使用两个散列函数hl和h3。其中hl和前面的h一样,以关键字为自变量,产生一个0至m—l之间的数作为散列地址;h3也以关键字为自变量,产生一个l至m—1之间的、并和m互素的数(即m不能被该数整除)作为探查序列的地址增量(即步长),探查序列的步长值是固定值l;对于平方探查法,探查序列的步长值是探查次数i的两倍减l;对于双散列函数探查法,其探查序列的步长值是同一关键字的另一散列函数的值。
    开放定址法缺点:
        删除元素的时候不能真的删除,否则会引起查找错误。
        只能做一个标记,直到有下个元素插入才能真正删除该元素。

  • 链地址法
    链地址法的思路是将哈希值相同的元素构成一个同义词的单链表,并将单链表的头指针存放在哈希表的第i个单元中,查找、插入和删除主要在同义词链表中进行。链地址法适用于经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情况。

  • 再哈希法
    就是同时构造多个不同的哈希函数:Hi = RHi(key) i= 1,2,3 … k;当H1 = RH1(key) 发生冲突时,再用H2 = RH2(key) 进行计算,直到冲突不再产生,这种方法不易产生聚集,但是增加了计算时间。

  • 建立公共溢出区
    将哈希表分为公共表和溢出表,当溢出发生时,将所有溢出数据统一放到溢出区。

到此,关于“java中HashMap的用法”的学习就结束了,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理论与实践的搭配能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快去试试吧!若想继续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创新互联网站,小编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文章!


标题名称:java中HashMap的用法
网页URL:http://bzwzjz.com/article/jogddc.html

其他资讯

Copyright © 2007-2020 广东宝晨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107769号
友情链接: 成都网站设计 重庆企业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公司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 重庆网站建设 攀枝花网站设计 成都网站设计 成都h5网站建设 成都网站制作 企业网站建设 网站制作公司 高端网站设计 成都商城网站建设 网站设计公司 外贸营销网站建设 成都网站设计公司 成都网站制作 成都网站建设 网站设计 定制网站建设 成都商城网站建设 网站制作